吉林省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是依托吉林警察學院建設的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在吉林警察學院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全體研究人員戮力同心,奮勇攻關,研究隊伍不斷加強,研究設施設備進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豐碩,科研和教學相結合取得實效,科研工作服務公安實戰取得突破。
吉林省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于2014年11月被列為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培育單位。學院黨委對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申辦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直高度重視。學院黨委會、院長辦公會多次聽取學院科研處、心理中心的專項工作匯報。學院各部門對心理中心建設涉及的人員、資金、場地問題,給予全力支持,采取超常規的措施,確保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僅2016年學院為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累計投入建設經費60萬余元。其中,新采購心理學專業圖書229冊,采購專業期刊24種。投資6萬余元全面整修了辦公、實驗場地,更新了辦公、實驗設施。提供4萬余元資金支持研究人員學術交流,利用財政專項資金47萬余元,建設了一處數字化模擬實驗室,建筑面積100平方米。
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采取引進高層次人才、吸收公安基層專業人才、聘請高水平專家和建立校際協作等辦法,強化研究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學院兩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心理學專業人才,截至2016年8月,招聘引進博士一名、碩士二名,壯大了專職研究隊伍,提升了隊伍學歷層次和研究水平。學院還在省內外知名高校選聘了高層次研究人員,研究團隊正高職比例達到47%,博士學位人員比例達到33%,碩士學位人員比例為62%。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呈良好發展態勢。
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始終立足服務全省公安機關警察心理建設。不斷整合研究力量和學術資源,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努力提高創新能力,形成特色和優勢,完成了一批密切聯系公安工作實際和學院教學需要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成果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實現了科研成果的落地推廣。學院在新近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將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列入人才培養方案,正式開設了《警察心理管理與調試》、《警察心理品質培養與訓練》兩門新課,驗證了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實現了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研究成果得到認可和轉化,為了加強研究力量,搭建高水平研究平臺,學院還面向全省公安機關,聘請了一批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擁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基層民警作為特聘研究員參與研究工作。與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吉林省高速公路公安局、長春市公安局等單位建立了校際(校局)協作關系,相關單位明確了在人員、設備、圖書資料、情報信息等方面對研究中心的研究與實踐工作積極參與、全力支持。研究中心也將對基層公安機關的需求給予智力支持與保障。
學院從體制上明確了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的組織模式,研究中心內部實行研究室主任聘任制和課題負責人負責制,實行全員定期聘任制和人員流動制,學院各學科系部全力配合,把研究中心打造成為全院參與、全警參與的開放式研究平臺。
研究中心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實戰、推動教學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研究中心規章制度建設基本完成,人才培養環境不斷改善,高水平實驗研究設施陸續開始建設,研究中心已經實現互聯網和公安專網接入,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運用現代化手段推進研究方法的創新得到保障。
在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公安廳和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指導和支持下,警察心理建設研究中心作為目前國內公安機關和警察院校中第一個專設的警察心理研究基地,以心理學學科體系為基礎,以警察心理建設為特色,緊密結合國內外警察心理建設發展趨勢,圍繞著警察心理素質、警察心理管理、警察心理建設等方向開展了學術研究,研究中心整體水平在省內警察心理建設領域獨占鰲頭,居領先地位。